燃文小说网【ranwen1.cc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孙中山》最新章节。
学医为了治国
从1883年11月至1886年,孙中山在香港先后学习两年多。这期间,孙中山虽然一度对基督教抱有浓厚的兴趣,并因此与大哥发生过严重的争执。
但是他并没有成为一个传教士,相反他的革命思想从这个时期开始酝酿了。
孙中山虽然受传教士的影响,关注天国的自由与幸福,但他更加关注中国的现实。
他一直关注现实中的中国人民的疾苦,他谋求的是中国人民现实的自由、平等、幸福。
还在檀香山读书的时候,他就发愿要改造中国,使中国人人都能享有幸福与快乐。
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在中法战争中的失败,刺激了孙中山,使他从天国的梦幻中惊醒过来。
孙中山在拔萃书院和中央书院念书的这几年,爆发了中法战争。
自中法战争爆发之日起,孙中山就十分关心战争的进行情况,经常阅读香港的报纸,注意有关战况的报道,并常常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有关战争的问题。
孙中山还注意听取前线回港士兵以及越南归侨的口述,打听有关战争的情况,尤其注意打听清军的军备、组织、指挥体制等方面的情况。
孙中山认识到了清政府的腐败与昏庸,也认识到了清军装备与指挥体制的落后,对于战争的前途非常失望。当时一些人对于中法战争的前途盲目乐观,孙中山就向他们指出,以现在中国的军备与军队,不可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。
当冯子材、刘永福率军取得巨大的军事胜利之时,清政府却将胜利变成自己妥协的砝码,与法国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。清政府的这种行为,更加深了孙中山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认识。他内心中原有的爱国主义情绪更进一步激发出来了,他暗下决心,要推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。
在耳闻目睹清政府腐败、昏庸的同时,孙中山也从中法战争过程中看到了中国民众的觉醒。
1884年8月,法国舰队进攻台湾、福建、浙江沿海,激怒了国内广大民众,广东、福建、浙江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南等地的人民纷纷奋起,攻打法国教堂、教士。旅居美国、日本、古巴等地的华侨也纷纷捐款回国支持抗法战争。
香港当时虽然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,但是香港民众冲破殖民政府的种种压制,掀起了抗法斗争的热潮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