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毛泽东进行战略布局
1964年,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,毛泽东密切注意时局变幻,随着战争气氛越来越浓烈,毛泽东在全国摆开了战场。
面对美苏两国气热汹汹的战争威胁,为了新中国的安全,对于强加给我们的战争,只有针锋相对,以牙还牙,别无他途。为取得反侵略的战争伟大而彻底的胜利,必须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,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,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建设可靠的战略后方基地。
可以设想,毛泽东站在新中国的版图前,望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,他双手叉腰,凝神静思,不知有多少次,也不知有多么久,他都这样凝视着中华大地,凝视着,凝视着……
他在思考着一个重大的问题,那就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着强敌入侵,如何保卫这块土地,如何保卫这块土地上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人民。
烟蒂在他手里烟雾燎绕,他眼前仿佛出现了那变幻莫测、扑逆迷离的国际形势,仿佛出现了带着蘑菇云的美国原子弹和带着熊熊烈焰的苏联导弹,仿佛出现了那炮火连天、硝烟四起的战场,仿佛出现了他运筹于帷幄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身影。
曾几何时,他都这样,指挥若定、叱咤风云,领导全国人民,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,打败了日本侵略者,打败了美帝国主义。
现在,他又面临着一场大的战争,面临着美、苏两个强大的敌人,他又开始运筹着,打败强大的侵略者,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
随着他的视线慢慢移动,他的目光停留在地图上的西南地区。他轻轻弹掉手中燃烧着的烟蒂,烟雾在倾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,他的眼前显出一片清亮,他仿佛看见了大西南那山清水秀的云、贵、川。
毛泽东对全国进行战略布局,他从战略角度进行考虑,将全国划分为前线、中间地带和三类地区,分别简称为一、二、三线。
“三线”这一概念出自毛泽东关于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。“三线”在具体表述和范围划分上,一般有三种提法:一种是按地理区域划分,所谓一线是指沿海和沿边地区的东北各省,沿海地区主要是美国首要侵略之地,东北地区主要是苏联首要侵略之地。
“一线”作为战略前方,广大人民早已提高警惕,在毛泽东同志“深挖洞、广积粮,备战备荒为人民”的战略思想指导下,凭借大小三线的各种优势,准备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。
“二线”是指介于“一线”与“三线”之间的中部地区,这是前线与后方的缓冲地带,亦称为“大三线”。
“三线”地区指全国战备大后方的省区。“三线”地区又分两大片,一是包括云、贵、川三省的全部或大部分及湘西、鄂西地区的“西南三线”;一是包括陕、甘、宁、青四省区有全部或大部分,及豫西、晋西地区的“西北三线”。“三线”又有大小之分,西南、西北为“大三线”,各省又都划分了自己的一、二、三线,其中中部及省区的腹地为“小三线”。
另一种提法说“三线”地区,是相对于一、二线地区而言。从广义上看,“三线”是指长城以南、广东省韶关以北、京广铁路以西、甘肃鸟鞘岭以东的广大腹地,包括川、黔、滇、陕、宁、甘、晋、青、豫、鄂、湘、粤、桂等13个省、自治区的全部和部分地区,称为“大三线”。从狭义上看,“三线”主要是指以四川为主,包括云、贵、藏在内的西南地区,称为“小三线”。
“三线”不论在表述、划分范围和提法上有所区别,但在大的方面是基本一致的,也就是说大同小异。
“三线”地区的省区离沿海海岸线最近也有700多公里以上,距离西南国土边界最近有上千公里之远。这些地方分别有青藏高原、云贵高原、太行山、大别山、贺兰山、吕梁山、秦岭等大山作为天然的屏障,这些地区大多是丘陵与山地,地形复杂,出产丰富。但由于西部边疆地区特殊的地理因素以及历史原因,经济发展都非常落后,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,当时认为这一带是理想的战略大后方。这是任何侵略者都难以攻占的深远后方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第一次魔法世界大战》《绿茶女配有什么坏心思呢》《上流玩法》《普通人,但传说级马甲》【搞笑小说网】《重生八零:离婚后被军少宠上天》【笔趣看】《全民诸天三十年后》《松田的酒厂二周目》《谍海青云》
燃文小说网【ranwen1.cc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战略调整:三线建设决策与设计施工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