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声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燃文小说网ranwen1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结交有识之士
孙中山在西医书院读书时,学习刻苦,成绩优良,但是他并不只是一个埋头读书,不闻窗外之事的书呆子。他是一个有浓厚政治兴趣,伟大政治抱负的人。
孙中山酷爱读书,所以孙中山能够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革命家,能够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出恰当的革命纲领,他能够构筑起自己的革命理论,能够与时俱进而不落后于时代。
孙中山从广州博济医院转入香港西医书院,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香港较省城广州自由,政治环境比较宽松。
到了西医书院之后,孙中山充分利用了香港相对自由的条件,常常高谈革命,宣传必须要对中国进行改革的道理。在鼓吹革命的同时,孙中山也十分注意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,寻求将来革命事业的合作者和助手。
当时在孙中山身边,能够理解他革命言论的人并不太多。
一些人,认为孙中山的革命言论简直就是大逆不道,让内地官府知道了,是要杀头,甚至要株连九族的。
而另外有一些人则把孙中山看成是一个疯疯癫癫的疯子,对他的革命言论付之一笑,觉得不必当真。
只有南华医学堂的同学郑士良和陆皓东两个人,有时到香港或广东来,敢于同他聚首。
郑士良1888年在南华医学堂辍学后,返回家乡,联络会党,被推为“三合会”的首领。
郑士良从小就有大志,曾跟随乡中父老学习武术,与附近的绿林豪杰以及会党组织的“三合会”有交往,并加入了“三合会”。
三合会就是天地会的别称,是广泛活动于南方各省的秘密社会组织,成员十分复杂,既有一般农民、商贩、工匠、苦力等,也有地主和落魄书生,“反清复明”,也就是推翻清朝的统治,恢复明朝的统治是它的宗旨。
郑士良由于与三合会交往密切并加入该组织,所以种族思想十分强烈。
后来他由惠阳到广州求学,开始时是在德国教会所设的礼贤学校求学,并且在那里加入了基督教。
1886年,也就是在孙中山进入博济医院求学的那一年,郑士良也进入该医院求学。
其他人对孙中山喜欢高谈阔论,畅论国事,往往一笑置之,而郑士良则对孙中山十分尊敬,热心倾听孙中山的言论,对孙中山的言论深为赞同。
可是,郑士良从来都是守口如瓶,不公开发表自己的政治意见。孙中山认为他是一个奇人,大为喜欢。
相处日久,两人的关系日益密切,彼此之间的了解也越来越深,郑士良告诉孙中山,他参加了秘密社会三合会,在秘密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关系,将来孙中山有事要用得上他的时候,他可以动员三合会众人听从孙中山的指挥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